最近,一则新闻引爆全网。
青岛一家生物公司,被曝暗藏代孕实验室。
个中细节让人震惊。
75万包生包成,95万可选性别。
有年轻女孩卖卵十七八次,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
进行取卵、移植等非法手术的,既有三甲医院医生,也有仅学习一个月的新手。
代孕被口诛笔伐这么多年,早已是人人喊打的事。
尤其某爽被封杀后,不少内娱女星也因此接连塌房。
但现实中,这一现象还是如此普遍,市场需求还是这么大。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部触目惊心的老电影,早就替我们揭开了真相——
《为奴隶的母亲》
此片改编自柔石的同名小说。
原作是鲁迅力荐的现代文学经典。
影片阵容也很强,主演刘子枫、何琳。
何琳还凭此获艾美奖影后,也是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演员第一人。
电影讲述的是民国年间的典妻故事。
典妻,是旧社会的特殊婚俗,指丈夫将合法妻子典借出去,出让性和生育的权利,换取物质报酬。
听起来时间久远,但本质上,和今天的代孕没有太大区别。
女主阿秀(何琳 饰),家中穷困潦倒,负债累累。
丈夫也身患重病,无钱医治。
为了不让一家人饿死、病死,阿秀被迫抛下自己的儿子春宝,被典去有钱的大户人家李家。
李家家境殷实。
李老爷是一个秀才,50多岁,因妻子患病,迟迟生不出孩子。
为此,李老爷与阿秀的丈夫签订契约,给他80块大洋用于养家还债。
作为条件,阿秀要留在李家,为李老爷生一个儿子,三年为期。
说白了,就是出卖子宫。
可想而知,阿秀是多么痛苦和无助。
在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同时,生活方面好在被照顾有加。
一直到孩子出生,脏活累活都由佣人来做,她坐享锦衣玉食。
这是过惯了穷日子的她,从未想象过的生活。
旁人眼里,一切都很顺利。
李老爷是读书人,虽心怀不轨,但表面尚且有礼有节,床笫之事亦是循序渐进,没有让阿秀过分嫌恶。
没过多久,阿秀就诞下一个男孩,起名秋宝。
只肖等到孩子出生,她就可以回家和丈夫、儿子团圆。
李家给的报酬,足以让他们全家好多年不愁吃穿。
李家的老佣人都羡慕不已,说「要是我啊,就生他个十个八个的……」。
但事实证明,老佣人的想法太天真了。
后来的发展让人心碎。
秋宝还没断奶时,阿秀就绝望地得知——
她出卖身体换来的钱,早已被丈夫挥霍一空。
儿子春宝患病,又是无钱问医。
阿秀寄人篱下,自然是没有钱。
而她忽然想到,李老爷刚刚送给她一个价值不菲的传家宝手镯。
阿秀本打算将手镯偷偷拿给丈夫换钱。
却没料被李家太太发现,被扫地出门。
她被迫提前离开儿子秋宝,再也不允许进入李家大门。
更让阿秀痛苦的是,回到家,春宝却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她。
缺席三年,又遭邻人口舌叨扰,他对母亲的感情也早已变了质。
到头来,阿秀为两个家庭生下两个孩子,却反而被彻底剥夺了母亲身份,一个骨肉都没法抱进自己怀里。
今天,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代孕?
除了法律限制和生理健康风险外。
片中阿秀的命运给出了答案。
一是,母亲的身份认同危机。
片中,阿秀作为一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委托方的「代孕」母亲,经历了深刻的情感撕裂——
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秋宝和春宝一样,都怀有天然的母爱;
但另一方面,她又被迫割舍这种母子情,成为一个「看不见的母亲」。
李家太太,作为委托方的母亲,同样深陷痛苦之中。
尽管有契约为证,她才是秋宝名正言顺的母亲。
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自己不是亲生母亲这一事实。
看到李老爷给孕期的阿秀买水果,她都会妒忌不已,自责自己没能力。
这种双重母亲角色的存在造成了复杂的情感冲突,使两个人都深陷痛苦。
影片高潮部分,阿秀无法接受与亲生骨肉的分离,试图夺回秋宝。
李太太看似蛮横地夺走了孩子,但她的痛苦却也不会因阿秀的离开而消失。
她们之间的对抗不仅是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更是对母亲身份的体认。
二是,剥削问题。
片中描绘了阿秀的家庭背景,经济困难迫使她成为了代孕母亲,这也是许多现实中代孕母亲的真实写照。
成为典妻,从不是阿秀的选择。
面对无解的生活重压,阿秀早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她决定租借身体的那一刻起,作为女性残存的最后一点生育价值也被有钱人家榨干,她的尊严和自我价值也随之被剥削殆尽。
而因为她的弱势,这场经济交易从一开始也是不公平的。
三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春宝自母亲离开后,一边忍受糟糕的父亲,一边被同龄人讥笑和排挤,无法释怀的情感压抑让他很难再去依赖母亲。
如果阿秀的第二个孩子秋宝在未来也得知真相,也必然会遭遇类似的心理困境。
身份认同危机不仅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更可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自我否定和社会适应障碍。
可能很多人觉得,旧社会的典妻制度,和当下的代孕现象还是相差太多。
片中,阿秀的悲剧主要来自封建社会的压迫。
女性没有自主生育权,受男权迫害太深,社会地位极低。
阿秀年轻时曾生过一个女儿。
结果,女儿一出生就被溺死在水里。
相比之下,如今女性有了更多的自主决定权,不再像旧社会那样被随意买卖。
在一些国家,代孕在一定限制条件下是合法的。
完善的医疗支持、有效的法律监管和规章制度似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代孕母亲在生理上的风险和剥削。
而且确实有很多代孕者是自愿报名,乐于在帮助不孕家庭的同时获得经济补偿。
就像日剧《燕子不再归来》中的女主,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靠代孕换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在这种情况下,代孕真的有可能成为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吗?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国产片《母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代孕故事。
代孕双方各取所需,自始至终都能达成一致。
过程安全健康,每个人都善良,能为他人着想。
代孕也很成功,双方都对结果满意,表面上看不出哪里存在剥削。
可是结尾却是家庭破碎,滑向了和《为奴隶的母亲》相似的悲剧。
代孕母亲抛下亲生女儿离开。
委托的母亲也因为无法释怀自己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这一事实,迟迟难以和孩子产生情感联结,也选择离开了家。
原因在于,一旦涉及生育,这就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交易。
因为今天,生育依然不是一个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男权社会结构性问题的反映。
当它作为交易工具时,性别、阶层上的不平等都隐藏其中。
比如说传宗接代的观念对女性身体的隐形控制,还有母职角色所带来的传统期待。
这都成了代孕这一选择背后隐形的推动力。
旧社会的典妻,是封建父权下的吃人。
现代的代孕业,是资本主义下的吃人。
罗翔常说一句话,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人的身体或生命一旦被商品化、被物化,就会带来包括上述所说的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影响代孕者、孩子,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社会结构。
因而,代孕并不是一个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新的技术难题,它一经问世就承载了太多传统的痼疾。
比如说,重男轻女观念、认为女性价值是延续家庭血脉、将女性身体视为生育工具,认为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稳定完整的观念等等。
太多诸如此类的过时观念已经写入了文化基因和集体无意识中,难以被识别,才会在现代社会又以女性独立、选择自由的面目,在无度的消费社会一次次卷土重来。
这也是为什么代孕屡禁不止的原因。
社会已经不是那个旧社会,但观念还是那个旧观念。
以代孕为名,自愿成为剥削者或被剥削者的女人。
至今仍是为奴隶的母亲。